光幕式电梯轿门防夹保护装置的盲区也在电梯下端部分。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曹楚炜)。高月波指出,我市初中学校毕业年级将于5月8日正式复课。
学校开学复课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平安稳定,各区县、部门要用最强的责任心履职尽责,总结好第一批学校开学工作经验,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坚决打赢初中毕业年级开学复课这场硬仗全会号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奋力书写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持续发力,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践行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完善对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制度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全面提升机关党建质量,加强学习培训和实战练兵,办好日照清风大讲堂,开展精品案件、精品文书评选。
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上持续发力,扎实推动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2020年作为制度落实年,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疫情以来,党工委、管委已先后召开调度会议20次,全体人员靠在社区和企业连续督导作战50余天,展现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良好精神面貌。
对社区和企业人员及时掌握复工人员返回前居住地、健康状况、出发时间、行动轨迹等情况,坚决把好人员入口关,并提前做好隔离防控等措施。提早行动不打无准备之仗。疫情伊始,市北开发区第一时间联系了有关防疫物资,即刻通知所有人员返岗。针对建设工地多、省外人员多的实际,大力推行点对点运输政策,累计从黑龙江、四川、重庆等地返场200余人,有效保障了工地复工生产。
把复工企业作为战斗堡垒,调度防疫物资储备情况,检查就餐住宿等关键环节防控措施。分阶段引导企业在做好防控前提下,实现了复工复产的有序高效开展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建设以酒文化为生产内核,葡萄酒文化体验、葡萄园产业观光为支撑,集游青龙湖、采摘葡萄、品葡萄酒、体验葡萄酒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七大片区,建成湖边有果园、园中有酒庄、庄内有美酒的现代农业园区。官家林葡萄产业园是安庄镇重点打造的一村一品示范基地之一,产业园以生态发展为目标,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手段,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谈起未来的打算,张现合信心满满。我们还计划新建葡萄市场一处,服务于官家林村以及全镇葡萄种植户,同时探索‘互联网+电商的销售模式,走‘线上发展思路,打通官家林葡萄‘品牌化效应,扩大葡萄知名度。
种植户张现锡看着眼前的大棚,对接下来的收成充满期待。(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厉倩 通讯员 刘炎)。安庄镇党委书记季英臻说。官家林村党支部书记张现合说,目前,该村共流转土地153余公顷,在原有1000余个葡萄大棚的基础上,新增大棚80余个,主要栽植莒安香、维多利亚、玫瑰香、红巴拉多等品种葡萄,年产值5000万元,种植农户平均每户增收10万元。
维多利亚这个品种最好,因为它长势好、上市时间早、适合大棚种植。不仅如此,官家林村投资400万元兴建的玻璃智能温室大棚已经投入使用,成熟后将形成集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游览园。
为持续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官家林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由懂技术、头脑活、有经验的村民担任技术员,负责大棚葡萄的推广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信息、市场、技术、资金等支持,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发展林果产业的同时,安庄镇还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立足现有的葡萄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山东佰斯葡萄酿酒公司在安庄镇前丁果庄村设厂。
我们村从2000年开始种植葡萄,当时一共就6户种了6个棚,后来第二批逐渐发展到了200多个大棚,看着葡萄越来越好卖,老百姓也都纷纷加入到葡萄种植产业中来。5月10日,走进莒县安庄镇官家林葡萄产业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碧绿色葡萄挂满枝头,颗颗果实鲜嫩水灵,让人垂涎欲滴。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林水项目建设,助推葡萄种植区域规模化,做大做优葡萄产业,打响‘安庄葡萄品牌,带动其他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加速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镇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我这个葡萄棚大,一年能卖十万块钱左右中温IC厌氧工艺生产颗粒污泥及废水资源综合利用。高强度发酵柠檬酸菌株复合诱变选育及其发酵技术应用。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尤其是创新,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做大做强。(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源)。
连续离交工艺的工业化应用,较好地取代了传统的间歇离交工艺,全自动、程序化的操作控制,运行稳定,避免人工操作失误。柠檬酸氢钙连续酸解工艺的应用。
于海彬以领军的技艺为核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柠檬酸废水经处理后99%的有机物都被有效地转化利用,体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树脂用量减少50%以上,洗涤水用量节约50%—70%,化学药品消耗节约20%—30%,柠檬酸收率提高0.5%以上,产能提高50%以上,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荣获山东省创新能手、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日照市创新技术能手、日照市职工优秀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奖、莒县工匠、莒县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于海彬,高级工程师,日照金禾博源生化有限公司提取工程师。于海彬在工作中的创新创造、突出贡献主要有:连续离交技术应用。
同时积极参与公司科技成果编写及鉴定工作,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1项。该工艺实现了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每公斤COD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1.5元。
该技术显著改善发酵菌种性能,提高菌种稳定性和发酵工艺水平,降低了粮食和能源消耗,吨产品粮耗降低0.05吨,汽耗降低0.15吨,电耗降低20千瓦时。该工艺工业化应用后,经济效益显著,吨产品节约浓硫酸0.24吨、碳酸钙0.24吨,硫酸钙产生量减少30%以上,二氧化碳减排30%以上。
从他的身上,展现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产业工匠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色。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柠檬酸工艺设计、技术研发、车间技改、设备安装、生产线调试等工作,通过保持勤恳敬业、刻苦钻研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从基层做起,历任研发部研发员、车间技术员、提取工程师,目前已经成为行业的技术专家。
于海彬积极做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专注于柠檬酸生产技术十几年,参与完成了国内柠檬酸行业首条自动化生产线、国内柠檬酸绿色工厂建设。于海彬先后在《化学工程师》《环境科学与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4篇,授权国家专利1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大型塔吊在空中挪动、工人紧张有序施工……五一小长假期间,东港区政府广场南片区安置区建设现场,一派忙碌场景。同时,涉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敏感、关键材料选用一线品牌,保证项目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闻令而动,作为东港区安置区建设的主力军,新东港控股集团全面落实区委经济工作暨重点工作攻坚动员会议精神,在紧张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劲。下达任务书、列出时间表、绘出路线图,如今,项目攻坚战已全面打响———后楼一期、滕家村等项目紧锣密鼓地进行装饰施工,东港区政府广场南片区、石臼二期等项目马不停蹄进行主体施工,屯沟三期、丹阳社区等项目加速推进基础施工……(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通讯员 闫佳)。
要速度更要质量,安置区建设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同时,流程的发起部室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关键作用。
据该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庄光磊介绍,集团纪委设立纪检联络员制度,对项目备案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工程建设、绩效考核等重点环节全程跟踪监督,筑牢廉洁自律基础防线。守好疫情防护的安全线,按下安置区建设的快进键。